一、對點、線、形的認識
我們這里所指的點、線、形,不僅是指攝影畫面反映景物的形狀和行跡,而是指它們之間的構圖組合。照相機要把景物中客觀存在的點狀物、線條輪廓和立體形狀拍下來很容易,但能的是它們在鏡頭前存在的狀態(tài)常常是無序的、雜亂的,需要攝影者通過造型加工和構成組合的手段,把它們調整為有序、符合美感的結構。
如圖5-3-1《車水馬龍》,圖a,隨意拍攝馬路車流,畫面擁擠堵塞,不成章法;而圖b,同樣是表現(xiàn)車流不息,但采用高角俯拍,既展現(xiàn)出交通狀態(tài),同時在畫面內有點——車、線——路和形——建筑的有機組合,并形成有序的、符合美感的透視結構。
畫面中點、線、形的組合,有時還不只是純形式的美麗,它們還對內容表現(xiàn)起到增強、暗示和象征作用。如圖5-3-2a,取景構圖合適,特別是仰角拍攝使人物呈現(xiàn)向上的趨勢,美中不足的是衣衫的線條缺乏飄逸感。如果像圖5-3-2b那樣 處理,拍攝女模特仰望遠眺的同時,注意把她身上的披紗線條舒展開來,呈現(xiàn)為飛鳥狀的輪廓,就更有青春朝氣。
二、對點、線、形的提煉
被攝影像中的點、線、形的組合,有多種情況。
有的本身就符合有序、富有美感的基礎,如拍攝設計精良的建筑和園林,工程師早已在空間布局和建筑自身結構上作了美化加工,攝影師不需要花費很多功夫,就能獲得構圖出色 的畫面。如楊水明拍攝的《大橋》(圖5-3-3a)和《紡紗車間》(圖5-3-3b),這時,攝影師的任務主要在于發(fā)現(xiàn)景物的特點,尋找合理的拍攝角度。
但許多被攝題材,在表層往往看不到有序又富有美感的點、線、形構成,就是一大堆原始景色和人群。盡管有的有一定基礎,但構成還不夠完美。這就要靠攝影者運用攝影造型技巧來提煉和梳理畫面,對畫面中具體形象進行解析、抽象和簡約攝影加工,突出其點、線、形的結構關系。如圖5-3-4《蕩板訓練》,圖a采用標準鏡頭前后景交錯,缺乏點、線、形構成的形式美感。而圖b(余盈吟攝),運用廣角鏡頭仰攝并處理成剪影效果,畫面中點、線形的構成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,呈現(xiàn)出扣人心弦的驚險動作。
圖5-3-5中的喇嘛寺塔林,本身是有序、充滿美感的宗教建筑群,給攝影構圖提供了成功的基礎。但建筑群都是縱深聚焦的平行線,顯得非常單一。作者在處理上巧妙地給畫面添加了個大紅點,即穿袈裟的喇嘛。
如拍攝綿綿群山,在山下近距離拍攝就理不出個有序的章法,那么不妨到山頂或飛機上俯拍,遠距離全景攝影就模糊了細節(jié),如圖5-3-6《蒼茫大地》,畫面上只有各種線形和色塊的圖案組合,使人感到山川大地雄偉壯觀。
再如拍攝市郊山區(qū)普通風景,平視固定拍攝就十分乏味,很難表現(xiàn)出美的結構形式。而圖5-3-7《春風放浪》在汽車行進中拍攝,前景柳、槐等樹葉的影像被拖成模糊的平行線,和后景形成虛線和塊面的對比,表現(xiàn)出動態(tài)美的構成。如圖5-3-8.
三、畫面構成和被攝景物相輔相成
從攝影畫面里具體景物中提煉出來點、線、形關系,具有幾何構成的抽象美,它們是畫面構圖的骨架。沒有這骨架的支撐,畫面盡管還能表達 一定的內涵,但整體缺乏符合人審美心理的有序結構。就好比沒有骨骼的人體,只有虛胖的肉團,是不堪入目的。
現(xiàn)實主義攝影創(chuàng)作,主張結構形式為內容服務,畫面中提煉和抽象出來的點、線、形結構要服從于主題需要,只有它們和被攝影像結合在一起時,才能產生某種含義,傳達某種情緒。尤其是初學攝影者,不能本末倒置,只為追求點、線、形的構成拍攝,而忘了表現(xiàn)生活的職責。
本文摘自羽翼國際藝術學校自制攝影學習教材上之“第五章 攝影構圖”,本書由楊恩璞教授主編。